2014.03.15 爨(cuàn)底下· 村
才带着 LX 从灵山回来,小伙伴们又张罗着出游,算是给他践个行,这乍暖还寒时候,没花没草也没好地方可去,就琢磨着去个古村子晃荡下吧,去年就嚷嚷着要去的爨底下,这次总算成行,经过呼朋唤友,最后组成六人小队。
「爨底下村」,位于北京西部,距京城 90 公里。村子始建于明永乐年间,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。古村依山而建,在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控制下,将 76 套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,随山势高低变化,呈扇形向下延展,以放射形态,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。村落整体布置严谨和谐,变化有序,俯瞰全貌形似元宝。(via.)
计划是打算留宿一晚,所以时间还比较充裕,约好了在 9 点 40 在苹果园碰头,赶 10 点那班去斋堂的车,想到了那边再包个小车。可能是兴奋过头,或是担心误了车,我们几个吭哧 8 点 40 就到了,只留一个小伙伴在后头,嗯呵,悠闲吃了早饭,又备了些零食,等到人齐了便直奔西边的公交站。:-O 离车站还有 30 米,眼看着一辆 [892] 路开走,只好等下一辆了…等车的时候,旁边的小车师傅一个劲鼓动,说车费 30 元、门票 30 元(景区售票 35 元/人)啊,人均 60 元直接到村子,想想也能接受便上了辆小面包,刚好坐满。
就这样一路走 109 国道,过门头沟城区后就进了山,不停的弯弯绕绕,碰上天气好,去郊外的车还挺多,沿路都可见骑行的队伍,弄得我心里痒痒的,中途经过有名的 “东方红隧道”,念着下次来挑战一下。从苹果园到斋堂镇大概 65 公里,再从斋堂镇到爨底下约 10 公里,没曾想师傅绕了远路,经过斋堂水库到清水镇,又绕行龙门涧从柏峪村后山下来到爨底下,这样所谓的 “门票” 钱都揣进自己口袋,实际上也就是车费人均 60 块呀,算了,反正我们也没亏。一 一+
绕行龙门涧的话多走了 20 公里路,这会的斋堂水库依然被冰封着,蔚为壮观,我们停下来拍了几张,柏峪山后就是黄草梁,也是有名的户外胜地,从黄草梁经过北灵山就可以到东灵山,这边的野路都是相通的,以后有机会就来走一走吧。柏峪村下来快到爨底下村的时候,会有一处叫 “一线天” 的地方,看样子是把山体凿开修了一条路,而山岩还保留被开凿时的原始模样,下宽上窄,从下往上看,就只能看到被树木遮挡的一小片天空。
路上花了近两个小时,12 点左右抵达,一下子置身古朴的小山村,有点晕眩,不过当务之急是找住处啊,之前网上找了张图,这儿家家户户都是小客栈,每个还编了号。可真当我们去挨家挨户问询时,路边一排好几家竟连门都没有开,猛然惊觉现在才出冬天不久,店家都还没 “开春” 呢,又看到几家在接待吃饭的客人,一问都不招待住宿,说是条件还不够,等清明之后再来吧…o_O 不甘心呐,从七星灶食堂对面的石板路上去,问到一处叫「秀色韩川」的客栈,可以住!
「秀色韩川」,编号为 37,这家客栈在村子的西北角,屋后就是小山坡了,店主夫妇俩,昨晚才从城里过来,今天是年后接客的第一天,好巧!房子是个改造过的小四合院,我们选了东厢房,一间大炕带间小炕,住满 8 个人不成问题,今晚又可以在炕上疯玩啦。先把酒水等负重放下,只在包里装些水和零食,轻装出门逛小山村咯。
从屋旁的小路向后山去,不一会儿便到村后的小山坡,向下看就只能见到屋顶,整个村落均是硬山式青水脊,素雅古朴。村后的大山名叫龙头山,从山脚到半山腰都有梯田。村子东北角有座「关帝庙」,村子里有一上一下两条路通向,我们从上边的路过去,后从下边的路下山到村口。
半途中往西看,便可见将村子分为上下两部分的石墙,依山势而筑,落差近二十米,巍巍如石堡,上村沿街呈南北方向而建,下村则依山势分层,古时下村多做商旅之用,作为京西古道上重要的驿道,爨底下曾有多座买卖铺子、骡马店,商业曾盛极一时。某道墙壁上,画有对爨字的解读,又有俗语 “兴字头,林字腰,大字下面架火烧”,寓意着兴旺发达。
下到路边又择小巷而上,奔着「石甬居」现在房顶瓦片间都是枯黄的杂草,不知到了夏天会不会变绿而去,在村子的东北角,三座坐北朝南的三合院组成,门前是山石铺成的平整甬道,早年这里曾开有私塾,现在东边的院子已几近塌毁,中间的院子也破败不堪,惟有西边的院子修缮如新。
从石甬居门前的石板路往西,踏着不平整的石阶慢走,在拐角处的墙上见到大大的爨字,某同学不大淡定,跑过去贴着墙卖萌。继续往前,斑驳的灰墙上,刷有硕大的标语,富有革命年代的味道…
这儿便是村子地势最高且处在中轴线上的「广亮院」,即财主院,是全村规模最大、最为气派、等级最高、装饰最考究的民居,爨底下特色便是山地四合院,而广亮院则最能体现这一特色。宅院并列三个大门,分为东、中、西三个独立的院落,院内北高南低,落差达 5 米,共有 45 间房,后院是有名的 “大五间”。现在房顶瓦片间都是枯黄的杂草,不知到了夏天会不会变绿。
从广亮院出来往西一点点,有一处大石碾,石碾旁便是 “五道庙”,村内老人逝世后,子女要来该庙报到,绕过五道庙前的拐角,竟又回到了客栈,至此村子就转了一多半。稍作歇息后,继续出门,这回准备爬上村子正对面的山,叫做金蟾山,从高处鸟瞰村子全景。
由停车场东边的小路上山,才走一点便看到娘娘庙,继续往上,开始一段路还比较缓,很快就到了观景平台处,这里已经可以看到村子全貌,只是还不够有气势。继续朝着山上走,台阶开始变陡,还是稍微耗些体力的,不过大家都挺争气,不多会儿就登顶。齐坐山头,小伙伴们合影,身后就是陡峭的悬崖,有点 “五壮士” 的感觉…
站在最高处环顾四周,群山环绕连绵不断,现在还没入春,放眼望去见不到一点绿意,山脚的爨底下村,就像个元宝似的,坐拥山水环抱的地利。整片的合院群落,布局不求方正、路直则正、崖偏则斜,自由灵活,空间小巧别致,组织紧凑,依山就势,因地制宜,因而分布了四合院、三合院和特殊合院等类型。
在山顶吹着小风,也少了山下的喧闹,整个世界都云淡风清了,本来还想等到太阳下山,可时间还太早,就择道下山,回到观景平台处,又集体合影一张。从西边的小路下山,跑到停车场旁的秋千处耍了一会,去七星灶食堂吃晚饭。
晚饭后天已近黑,去小店买了扑克,准备晚上玩牌和啤酒。夜幕降临后,整个山村安静了许多,我们又趁着夜色在村里兜了一圈,原想拍拍星空,可惜当晚正好是农历二月十五,东边的满月可亮了。夜里的街巷几乎无光,借着小手电照亮脚下的路,人多倒也不害怕,对面山上还有人夜爬呢。夜里还是有些凉,匆匆便回了客栈,躲进有暖气的屋子,啤酒、零食,今晚该大快朵颐啦~可惜某小伙伴吃坏了肚子,早早就躺下了,我们五人慢慢就解决了 24 罐啤酒,等酒喝完也近半夜,该洗洗睡了。
第二天要赶 9 点半的公交回京,才 8 点就都爬起来,吃了老板家的早饭,白面馒头、玉米粥、土鸡蛋,身子很快就暖和起来。清晨的山村还很宁静,它在守候一波又一波游人的到来……
更多图片→『爨(cuàn)底下』
交通——
去程 包车,30*6+30*6-10=350
回程 892(爨底下),09:20 爨底下-斋堂 ? —— 892,斋堂-地铁苹果园西 16*0.4=6.4
Tips: 892:地铁苹果园西-斋堂 6:30、6:45、7:00、7:30、7:55、8:35、9:15、10:00、10:50、11:30、12:00、12:40、13:30、14:40(五、六)、15:05(五、六)、15:25(五、六)、16:10(五、六)、16:50(五、六)、17:25(五、六)、17:45、17:50
892:斋堂-地铁苹果园西 6:00、6:15、6:30、7:10、7:40、8:10、8:35、9:15、9:50、10:30、11:15、12:00、12:50、13:30、14:00、14:30、15:00、15:45、16:25、16:40(五、六、日)、17:00
892(爨底下):斋堂-爨底下 09:00、15:00
892(爨底下):爨底下-斋堂 09:30、15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