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.11.03 红螺寺· 秋意
上回的百里画廊之行,小伙伴们都玩得很开心,唯一有点小遗憾,就是没有看到红叶,所以在秋意渐深之前,又琢磨着去哪儿遛遛。近一点的就是去京郊的古寺了,比如潭柘寺和红螺寺,在蚂蜂窝上看了些游记,还是后者红叶多,遇上风和日丽的礼拜天,一行仨就颠去了。
红螺寺,位于京郊·怀柔区北面,始建于东晋年间,距今近 1700 年历史,为十方常住寺,是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,世有 “南有普陀,北有红螺” 之说。
从北京城区过去,要到东直门乘车,可坐直达车 867 路,东直门外-红螺寺,全程约 2 个多小时,票价 13 元,我们选了另一条线路,乘 916 快(全程约 1 个小时,票价 12 元)到怀柔,再转乘面的(5 元/人), 相对快捷一些。
到寺门前先购门票,要价 54 元,相比故宫淡旺季(40 元/60 元),显得偏贵很多。进大门后便可见红螺三绝之一的御竹林,此处竹林为元代所栽,现有竹约百万株,四季常青。穿竹径而过,眼前便是红螺池,池中有两尊雕塑,红螺寺的名称也就来自于红螺仙子的神话传说。
继而到了山门前,沿着十来米的石坡路向上,可见 “护国资福禅寺” 的寺名,此为明朝皇帝所赐,不过民间仍多以红螺寺的俗名称之。山门是寺庙的正门,是佛界和俗世的交界,佛门圣地不可侵犯…
其实红螺寺较小,主要有前中后三殿,由南往北分别是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,南北东西均不足百米。大雄宝殿前,有两棵古银杏树,便是红螺三绝之一的雌雄银杏,东边雌树清秀矮小,西边雄树高大粗壮,又被成为夫妻树。正赶上秋深叶落的时节,阳光把满树的银杏叶照得金黄透亮,时不时秋风扫过,银杏叶便落得厉害,地上早已铺了满满一层,好些小孩在树叶堆里打滚。
绕到大雄宝殿后,在三圣殿前,是红螺三绝之一的紫藤寄松,一棵平顶松两株藤萝,松藤并茂像一把巨伞。殿前香炉里的香火正旺,飘渺的烟雾在松间缭绕。
从寺里出来继续往后山去,接着就要沿着石阶爬红螺山了,这座山就像一道屏障立在寺的北面,我们走了中间的红螺路,路程短而陡。山脚几乎是零海拔,而红螺山顶海拔 813 米,看起来不是很高,爬起来却够折磨人。
登山步道修建得很好,一级一级缓缓向上,随着海拔的上升,南边的风景也愈发清晰,近处有红螺湖,远处有怀柔水库,在阳光的照耀下,波光粼粼。不到半山腰,海拔 300 米处,有座观音寺,某同学辛辛苦苦爬上来,想在这求个姻缘,可这明明是 “送子观音” 呀…一 一+
观音寺旁边,有滑道可下山,东边有岭上长廊也可步行下山,沿路就是红叶林,是赏红叶的好地方。我们选择走西边的登山道继续向上,这时我竟感觉左大腿有抽筋的迹象,一路上游人明显比观音寺前要少很多,好不容易爬到观景亭处,海拔约 410 米。从观景亭近可俯瞰山下,远可见怀柔城区,再远甚至可以看到北京城区,都是今天天气好。
有位同学体力不行了,就在观景亭处歇着,另一位同学跟我继续往山上爬,这之后的路便没有石阶,都是不规整的石板路,稍不小心就会崴脚,一会儿到了所谓的 “天门”,寒碜得不像样子。
天门是通往山顶的必经之路,从这里到山顶,快的话也得 45 分钟左右吧,好像是夏季 4 点以后,冬季 3 点以后便不允许登山。这一路的风景便远不如半山腰以下了,路边多是枯枝败叶,荒芜一片。
登山道是在山的南面,等快到山顶时,才见到北面的样子,顿时被眼前连绵的群山惊到了,还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处山脊上的长城,西北边有慕田峪长城,东北边有河防口长城、神堂峪长城等。
相对于上山的痛苦,下山就显得轻松多了,大跨步的往下迈呀,不到半个小时便回到观景亭处,某同学已在此等候多时了。下山就选择走东边的岭上长廊,直到最东边的过凉亭。由于植被茂密,并不能很好的看到红叶林的全景。
从过凉亭下来,便到了五百罗汉园,以真人比例雕刻的石象,掩映在松林当中,即便是这大白天也怪渗人的…匆匆一瞥便穿园而过。
沿山路继续向下,是一片松林,名曰 “松海慈云”,途中有去青龙山的岔路,因时间和体力的关系,没有去。
出寺门后,已经下午 4 点多,明显没有来时熙熙攘攘的景象,在牌坊前合了影,便去公交站等末班的 867 路,还好赶上了(17:00),还排到了座位,大家都累得够呛,很快就睡着了……
更多照片→『红螺寺』